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电机百科 » 360度全景了解激光雷达行业之三:技术路线
上一周,金源机电给大家科普了激光雷达的基本概念和驱动行业发展的因素,这一周,我们将继续为大家介绍相关的知识,以帮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激光雷达电机。
今天我们来看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
1、按照测距方法划分
ToF仍为主流方式,FMCW未来可期。激光雷达对物体的测距方式主要分为飞行时间(ToF)和调频连续波(FMCW)两种方式。ToF探测方式是根据光源发射及返回的时间差来得到与目标物的距离信息,这种方式探测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是目前市场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的测距方式。FMCW探测方式是将发射激光的光频进行线性调制,得到发射及返回信号的频率差,从而间接获得飞行时间来反推出与目标物的距离。相比ToF探测方式,FMCW探测方式具有抗干扰能力更强、信噪比高、分辨率高等优势,但目前技术成熟度较低,仍处于发展初期。
2、根据扫描方式划分
根据扫描方式的不同,激光雷达可以分为固态激光雷达、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机械式激光雷达。
(1)机械式激光雷达
360°水平视场角范围扫描,主要用于无人驾驶领域。机械式激光雷达是最早进入市场以及最成熟的一种技术路线,主要是通过电机带动收发阵列进行整体旋转,实现对空间水平360°视场范围的旋转。由于无人驾驶汽车运行环境复杂,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360°的水平视场扫描,而机械式激光雷达兼具360°水平视场角和测距能力远的优势,同时测量精度较高,目前主流无人驾驶项目包括无人汽车、无人卡车等,均采用机械式旋转激光雷达作为主要传感器。但因为其内部有机械式结构,所以产品尺寸大、维护成本高、使用寿命短,造成其不太适合大规模装载在乘用车上。
(2)混合固态式激光雷达
混合固态方案的出现正式开启了激光雷达的量产上车的大幕。相较机械式激光雷达,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的扫描而只覆盖前方一定角度内的范围,虽然其内部仍然存在一些较小的活动部件,但在成本、体积等方面更容易得到控制,目前也在车用领域量产搭载。典型的半固态方案分为一维扫描和二维扫描,其共同之处是均通过内部运动的反射镜来改变激光方向。
脱胎于机械式激光雷达,一维转镜式方案更具应用成熟性,因此在自动驾驶中应用广泛。一维扫描的本质是在机械式激光雷达的基础上,将发射模块和扫描模块进行分离,保持收发模块不动,通过电机带动转镜运动,将激光反射到不同的方向实现一定范围内激光的扫描。
二维扫描方式能够通过灵活的光学结构设计,利用少量的激光器实现等效更多线束以降低成本。二维转镜方案中如多边形棱镜可以让光源实现水平扫描,而同时纵轴摆镜则可以改变光源的垂直扫描方向,如此仅需一束光源,就可以完成机械式雷达若干个光源才能完成的扫描任务。MEMS振镜方案则是将扫描结构进一步简化,利用悬臂梁使厘米级振镜在横纵两轴高速周期运动,改变激光反射方向,实现扫描。虽然MEMS振镜和二维转镜的结构存在差别,但核心思路均是通过灵活的扫描模块设计,减少激光器的使用,进而推动降本。
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可选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一维转镜方案利用低速转动的反射镜改变光线方向,获得视场角覆盖,提升了稳定性和可靠性,并通过芯片化实现高线束扫描,该方案在应用原理和架构上较为成熟,选择该方案的典型即禾赛科技。相比之下,二维扫描的方案能够通过灵活的扫描模块架构,在减少激光器的同时实现等效线束。在实际的二维扫描方案设计中,不同厂商的具体扫描架构又会有一定的区别,如图达通猎鹰系列(下中),采用MEMS振镜+转镜结合,分别负责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扫描;速腾聚创(下右)则采用自研二维MEMS(微机电系统)扫描芯片驱动旋镜向不同方向发射激光束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技术。
(3)固态式激光雷达
面阵收发+无运动部件,纯固态方案或将是激光雷达的终极答案。纯固态激光雷达通过取消运动部件,简化了整个激光雷达的内部结构并提升集成度,最大程度优化整机耐久度,缩小体积。如此不仅能降低物料和量产成本,也能提升产品可靠性、生产效率和一致性,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车规级量产领域。
当前纯固态激光雷达的主要为OPA(Optical Phased Array)光学相控阵和Flash闪光激光雷达两种。其中,OPA的原理是通过多个激光发射单元组成发射阵列,通过调节发射阵列中各个单元的相位差,来改变激光光束的发射角度;而Flash则是通过高密度的激光源阵列,像手电筒一样,能在短时间内发射出覆盖一片区域的激光,并用高灵敏度的接收器来构建三维图像。由于结构简单,Flash闪光激光雷达是目前纯固态激光雷达最主流的技术方案。
固态激光雷达纵然有更大的降本空间,但其性能目前还无法比肩在车端量产应用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固态激光雷达普遍存在的功率密度低、探测距离短等问题。其中,OPA激光雷达要求阵列单元尺寸必须不大于半个波长,因此每个器件尺寸仅500nm左右,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都极为苛刻,因此成本也相应的居高不下。而Flash激光雷达由于需要在短时间内发射大面积的激光,因此在探测精度和探测距离上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但由于其结构简单且技术相对成熟,成为了不少雷达厂的主要探索方向。
补盲激光雷达成为了现阶段纯固态技术上车的核心途径。虽然固态激光雷达的技术问题限制了其在主雷达端的应用,但出于成本考量,能够用于打造专注近距离感知的补盲激光雷达,通过“固态近距补盲+混合固态远距感知”的结合,能够弥补前向激光雷达垂直视场角小以及测距性能过剩的问题,实现完整的车规级激光雷达解决方案。目前,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以及多家本土激光雷达厂均有布局。
深圳金源机电,率先推出车载激光雷达转镜模组方案,其产品具有精度高、体积小、噪音低、良好的NVH、运行稳、寿命长等优良特性,目前已量产达20万+,为汽车自动驾驶、工业红外测绘、低速无人驾驶、矿山、港口无人车、智慧交通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如果您也需要定制电机的话,欢迎联系我们。